●●●
是不是「本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」這個稍有噱頭的賣點已經打動不了你了?
但我要告訴你這是一場「困住33名礦工69天」,但「最后全部生還」的事件呢?
電影《地心營救》就改編自這個發(fā)生于2010年,因為人數眾多且全部獲救,而震驚世界的智利圣何塞銅礦礦難。
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其實很容易遭到詬病。
一是因為整個事件的原因、經過、結果大家都十分清楚,很難再拍出花樣;
二是如果另辟蹊徑劍走偏鋒,就很容易與原貌不符,被扣上改編得稀爛的帽子。
這部電影則專注在「人」與「事」上,并花了不少得心思:
「人」
說到礦工,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「陰郁」、「疲累」、「危險性高」等關鍵詞。
但在這部電影里,礦工們被當做了正常人一樣的存在。
即使挖礦只是卑微的底層工作,經過導演簡單的背景介紹,他們從一個符號,變成了一個個有血有肉,有愛有恨的生命個體。
他們中,有被稱為“魔術迫擊炮”的高知名度前足球運動員;
還有在救援的69天中通過視頻迎來自己女兒的29歲父親,他隨即給女兒取名為“希望”;
還有一位已經63歲的礦工,是被困礦工中年齡最大的一位。正是他寫字條告訴營救人員,“33名礦工都還活著”。
還有一位40歲的電氣工程師,由于在礦工們建立的視頻聯系負責擔任發(fā)言人和向導的任務而被稱作“主持人”。
這一容易出彩的角色自然成為了電影的主角,并由西班牙美男子安東尼奧·班德拉斯飾演。
他與麥當娜合演電影《貝隆夫人》,其精湛的表演使他提名金球獎最佳男主。
在翻拍老片《佐羅的面具》里扮演佐羅,再次提名金球獎最佳男主角。并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男主角。
演而優(yōu)則導,首次執(zhí)導電影《瘋狂阿拉巴馬》便提名威尼斯電影節(jié)金獅獎。
如果這些形象還不夠“立體”。
《怪物史萊克》系列、《穿靴子的貓》里??岬睦∶蓉埖穆曇?。
《海綿寶寶》大電影里的奇特詭譎的海盜。
前些年火遍網絡的驚悚電影《吾棲之膚》里變態(tài)的整形醫(yī)生。
這些豐富多彩、戲路寬廣的形象,讓人愈發(fā)期待他在《地心營救》里精彩的表現。
除了地下背景各異的礦工角色外,地上參與營救的人員的刻畫則更為突出。
由“巴西第一帥哥”羅德里格·桑托羅扮演的智利礦業(yè)部長,則成為了地上的總指揮。
除了要與礦工家屬會面,安穩(wěn)情緒,告知解決方案。
還要接待媒體,控制新聞走向,把握媒體基調。
更要在現場指揮哪里鉆孔,隨后如何開挖救生豎井。
好在這位長相帥氣的演員并不是一個“花瓶”。
被執(zhí)導《中央車站》而名聲大噪的導演沃爾特·塞勒斯挑中出演《太陽背面》,片中美少年尤物的形象奪走了無數少女的芳心。
同年出演電影《大驚小怪》,該片得到相當于巴西奧斯卡的巴西電影金像獎。
那時的他,雖然已是巴西的全民偶像,但仍籠罩在“小基努·里維斯”的光環(huán)下。
直到出演一部改編自1992年巴西監(jiān)獄暴動時間的電影《監(jiān)獄淌血》,他才因此獲得戛納電影節(jié)肖邦獎最佳新人男演員,而被大家接受其演技。
之后,如果說《霹靂嬌娃2》里的出水亮相只驚艷了一小部分人。
那《真愛至上》中典型拉丁情人形象直接讓他風靡全球。
在與金·凱瑞出演同志情侶的電影《我愛你莫里斯》里更是大膽非凡。
男角色們這么驚艷,女角色當然要更為突出。
作為家屬一方代表的受困礦工姐姐的角色,便由為藝術片而生的法國“國寶級”女演員朱麗葉·比諾什飾演。
作為法國影壇20世紀90年代迄今為止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。
《英國病人》中其出色的表演,成功的展示了一個遭受戰(zhàn)爭創(chuàng)傷的女人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,使其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。
同時還憑借此片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(jié)銀熊獎最佳女演員的殊榮。
通過出演《藍白紅三部曲之藍》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(jié)最佳女主角。
通過出演《原樣復制》獲得戛納電影節(jié)最佳女演員獎。
由此成為世界影史首位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(jié)影后大滿貫的影星。
讓朱利安·摩爾等人僅能步其后塵。
「事」
直線敘事的本片,在完整展現了礦工從下井到遭遇礦難的過程之后,后半段的重頭戲便放在了怎么樣解救礦工和維系他們生命上。
好在礦場本身合法,有自身的災難應對預案,也正是因此儲存下來的食物,撐著這群硬漢撐過了最初的17天。
由于塌方礦井較深,救援時間也會相應延長,雙方都做好了打持久戰(zhàn)的準備。
所以方案第1步,首先針對被困居民的身體營養(yǎng),挖掘好長達百米的巷道用來傳輸補充能量葡萄糖凝膠和灌裝牛奶。
方案第2步,請求美國宇航局支援,用其在外太空生存的經驗,執(zhí)導受困礦工將所在區(qū)域分成三個部分。
一個用于睡覺,一個用于配合工作,一個用于廁所。
方案第3步,緩解受困礦工的心理壓力。
為緩解礦工心理壓力,方案內容包括讓礦工開展娛樂活動,包括唱歌、能活動的游戲、紙牌游戲、畫畫以及一切他們可以利用的東西。
在救生通道挖掘過程中,方案第4步便讓礦工們進行減肥,雖然17天的艱難生活讓他們體重減少,但還是要瘦到可以通過救生通道。
這一切的一切,不為了嚴肅而刻意,不為了主旋律而顯得尷尬,一切都按照最人性的方向發(fā)展。
即使你知道災難片都是受困——營救——成功的基本套路。
可在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,人與人之間的情緒迸發(fā),會讓你深受感染,置身其中。
事情發(fā)展的稍有不順后的順利成功,會讓你振臂高揮,為其叫好。
這或許就是「本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」的魅力。
尤其是在電影的末尾,當年的礦工一一出鏡,抱在一起。
一個個鐵錚錚的漢子,聚在一起,面對大海。面對這個宛若新生的世界,仿佛一切都如初般美好動人。